1 光識別,夜空下的一張名片
對整個商業(yè)項目來說,照明設計像名片一樣起到了光識別性的作用。如果沒有照明,沒有空間的光環(huán)境對商品和商品品牌文化內(nèi)涵的詮釋,簡直無法想象。
外在的景觀空間照明,決定了人們對商業(yè)綜合體的**印象;而內(nèi)在的室內(nèi)空間照明設計,又延續(xù)著這種印象。因此整體的照明往往要考慮到地域特色、文化,以及品牌堅持的一些固定屬性,比如,要“活力之源”這種命題,就決定了其夜景表現(xiàn),不是“高端大氣且莊重”,而是“單純開放且親和”的,讓人一眼看去就有想吃、想玩、想逛的欲望,可以沒有心理阻礙地走過去。
2 無分群體的共性-光對人類情緒的影響
男性,女性,已婚,未婚,單身,退休,XX后……
根據(jù)對客群消費動機的細分,甚至還能分成“帶著女兒的父親”、“帶著兒子母親”、“熱戀期或是準備分手的情侶”,這大概可以叫做消費群體無限可分定律。
有些時候我們費盡心機地把客群和消費動機分成一個個模型,千算萬算也算不到“突然不想買、不想逛了”。
怎么回事呢?
以前,在南方很炎熱的傍晚一個小姐姐突然想喝奶茶,就跑到奶茶店,結(jié)果看見奶茶店暖融融的燈光就不想喝了——如果是更清爽的燈光,她就會進店了。
這只是很微小的一個例子,但也也說明了,場所需要有適宜的燈光,因為它直接影響人的情緒,情緒就會影響人的行為,這是人的共性。對于以欲望為原動力的購物中心而言,情緒又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。
就像西西弗的書店,在里面看書的人總是很多,它總是采用木質(zhì)的裝飾面,色溫較暖且照度足夠的燈光,進去就給人一種19世紀英倫大學的“范”,而且其光照實在很適合閱讀,書本的紙面都變得柔和了。就算我小學沒畢業(yè),我都忍不住翻幾本,擺個沉思者的pose發(fā)朋友圈。
3 藝術,讓商業(yè)動人-商業(yè)價值與藝術價值的平衡
在現(xiàn)代社會,人們無時無刻不接受著碎片化的媒體(抖音快手自媒體),以及網(wǎng)購平臺之流(淘寶京東小紅書)的信息席卷,仿佛無處不在的廣告,電話推銷,讓人們有一種置身營銷漩渦中的感覺。
一言蔽之,既直接,又喧囂。過于直接的營銷氛圍會令人不適。
商業(yè)的本質(zhì)是基于“人”的需求,而人們?nèi)ベ徫镏行?,是基于“買”和“逛”的需求,兩者相輔相成,但“逛”卻更為重要。
探索的欲望,邂逅的期待,一個能包容種種期待的場所,一定是藝術化的,是觸及人的精神與某種情節(jié)的,因而對購物中心來說,商業(yè)價值與藝術價值的平衡尤為重要,兩者互為一體,共同構(gòu)建了顧客對場所的體驗與記憶,這種體驗,也是商場提供的一種“貨”。
而燈光是尤為重要的一環(huán),譬如我們想構(gòu)建一個IP場景,根據(jù)不同的主題,燈光必然隨之不同,天真童趣的卡通樂園,需要單純多彩的燈光;圣誕夜的許愿樹,需要繽紛繚繞的燈光;置辦年貨的春節(jié),必須有堂皇富麗的光芒。
燈光回應著人們對場所的期待,而期待就是消費需求的源泉。
結(jié)束
讓人們對場所的心理預期,成為實際體驗,就是實現(xiàn)了人們**的需求,是讓人們時刻保持希望與活力的源泉。我們一直堅信,既然人是空間的感受主體,那么空間就應該服務于人——全方位地。燈光只是這其中的一環(huán),卻也是*重要的一環(huán),我們的視覺,我們的心理,無時無刻不追逐著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