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世紀初,即有學者探索物體的色彩對人的意義,色彩與人的研究在心理學、社會學、人類學,甚至于建筑研究都不是陌生的領域研究指出人類借色彩代表不同
的事物,例如它可象征宗教涵義、身份.地位,甚至更深層的意義,會給人溫暖或活潑的感覺,甚至可以安撫病人的心理,或讓空間轉化出寧靜或活潑等特點。
簡而言之,色彩有其發(fā)揮空間.場所的目的,改變?nèi)说那榫w以及心理狀態(tài)的功用。如同從不同自然環(huán)境中的色溫變化中,可以了解到自然界色溫的變化是與人息息相關的,夜間燈光展示的模式,其實只是一種白晝生活的再延伸,人類夜間的活動模式,從熱鬧到寧靜再到沉寂,都可借夜間燈光來表現(xiàn)。因為人類無法放棄對自然光的渴望及需求,我們只須利用好大自然給予的一切條件,便可將光本身的情緒變化融入到文化與藝術的境界。
照明設計所關心的不能僅止于設計,必須要有宏觀的角度來與環(huán)境共生,如照明設計對環(huán)境的負擔,從設計所處大環(huán)境,關心議題必須小到細部,大到整個地球的影響,檢討可能有以及已經(jīng)有的正、負面沖擊。
在我們尋找能源替代方案的同時,改變思考模式將會是*迅速的方法。
如澳洲在2007年為了響應環(huán)保,熄燈一個晚上其效果卓越,為地球所節(jié)省的能源數(shù)量可觀,但并非消極的讓人不要去使用能源,而是更正確地,適量地使用地球資源,若以照明設計來評估文化、社會,歷史與地方文化,歷史等的關聯(lián),就可以發(fā)現(xiàn)中國五千年老祖先的智慧,中國老祖宗之五行理念便是與地球共生共習的**典范。
在能源枯竭的今天,全球變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,我們所要做的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使其速度變緩,而節(jié)能與美感之間的取舍,將考驗所有設計師的智慧。